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八大胜官方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八大胜官方网站

八大胜官方网站:在南京召开的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上

时间:2022/12/5 9:43:13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阅读:15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在南京召开的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上,南京理工大学已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10余颗已发射的微纳卫星上。增材制造,俗称3D打印,是一种新兴的基于数字模型的制造技术,八大胜官方网站将材料一层一层堆叠起来,创造出实物,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你看这个微纳卫星模型,它是3D打印的,如此大的卫星通常用于空间科学实验验证。”...

在南京召开的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上,南京理工大学已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10余颗已发射的微纳卫星上。

增材制造,俗称3D打印,是一种新兴的基于数字模型的制造技术,八大胜官方网站将材料一层一层堆叠起来,创造出实物,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“你看这个微纳卫星模型,它是3D打印的,如此大的卫星通常用于空间科学实验验证。”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说。她拿着一个10立方厘米的卫星模型,不同功能的组件被嵌入其中。

“卫星的结构材料是没有功能的,就像电视外壳一样,只是将各个部件组装起来。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点,其成本就增加很多。如果结构材料可以更轻,首先可以降低成本,为卫星的批量生产提供基础,其次可以携带更多的卫星有效载荷,进行更多的空间试验。刘婷婷介绍,传统的卫星制造模式是将卫星内部的各个模块进行分离制造,再进行组装集成。而她的团队提出在结构内部生成微纳卫星的导电线,然后嵌入一些功能负载,将卫星的电路、元器件和功能材料集成,可以进行“结构-电路-器件”一体化的3D打印制造。

“集成3D打印技术的拓扑设计、点阵设计等轻量化设计技术可以在卫星内部结构上重新排列,从而实现卫星轻量化。”刘婷婷告诉记者,3D打印开发的微纳一体化卫星,体积可缩小30%以上,功能密度可增加30%以上。

刘婷婷表示,在未来的卫星中,我们将使用多个机器人打印,一个机器人打印电路,一个机器人打印结构,一个机器人嵌入式设备,最后集成制造。原来的卫星结构约占15%-20%,甚至25%,预计未来将降至10%以下甚至更低。


本类更新

本类推荐

本类排行

本站所有站内信息仅供娱乐参考,不作任何商业用途,不以营利为目的,专注分享快乐,欢迎收藏本站!
所有信息均来自:百度一下(八大胜官方网站